close

  參考消息網10月30日報道 美國之音網站29日報道稱,美國量產第三批維吉尼亞級核潛艇的首艘軍艦剛剛完工並編入海軍服役。海軍指揮官說,美軍繼續擁有水下作戰的絕對優勢。不過分析人士說,美國的優勢正受到來自中國和俄羅斯愈來愈大的挑戰。
  維吉尼亞級核動力潛艇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攻擊型潛艇。它長377英尺、寬34英尺,可以潛入水下800英尺,以超過25節的最高航速靜悄悄地在世界各地執行軍事任務,而且艦上的核燃料使用期限長達33年之久。
  維吉尼亞級核動力潛艇最新版首艘建成
  剛剛在10月25號服役的“北達科他州”號核潛艇是美國海軍啟用的第11艘維吉尼亞級核動力潛艇,也是量產第三批中的第一艘。跟此前出產的維吉尼亞級核動力潛艇不同 ,“北達科他州”號核潛艇擁有兩個可以各裝載6枚戰斧巡航導彈的大口徑導彈發射筒。這樣的設計既能節省製造成本,又提高了其導彈攻擊能力。
  每艘維吉尼亞級核動力潛艇的造價是20億美元左右。美國海軍預計一共將訂購30艘,並逐步淘汰洛杉磯級核動力潛艇。
  美國海軍作戰部長格林納特上將(Admiral Greenert)10月中旬在華盛頓表示,他對美國海軍新一代潛艇的作戰能力充滿信心。
  格林納特:“今天,我們擁有水下作戰的絕對優勢。我們可以去需要去的水下任何位置。我對我們在潛艇靜音和其他技術方面的優勢充滿信心。”
  專家:中國正挑戰美國水下作戰絕對優勢
  報道稱,不過,中國和俄羅斯也在大力發展水下作戰能力。作為後來者,中國已經有能力將核動力潛艇派遣到遠離疆土的深海和遠海,併在水下長期執行任務。
  約翰霍姆金斯大學尼茲高級國際關係學院學者麥肯(Thomas Mahnken)說,中國正尋求挑戰美國保持了幾十年之久的水下作戰絕對優勢。
  麥肯: “近年來,一些國家開始部署軍力以減弱我們投放軍力的能力,遏阻我們投放軍力。中國部署所謂反介入軍事力量也許就是它大力阻擋美國投放軍力的最好例子。”
  格林納特上將承認美軍水下作戰絕對優勢正面臨挑戰,並敦促國防政策制定者投入更多的資源,以保持這項優勢。
  格林納特:“我們必須繼續發展潛艇靜音技術,建造像我們今天擁有的這些高質量潛艇,並且為潛艇配備合適的人員。不過還不止這些。我們還必須投資研發水下固定裝置和無人水下航行裝備。”
  格林納特說,美國雖然擁有最先進的核潛艇,但無法同時將潛艇部署到每一個存在安全問題的地方。他希望美國海軍與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海軍加強合作與交流,幫助解決國際社會共同面對的一些安全難題。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圖為準備下潛的核潛艇。新華社發(喬天富 攝)
  
  【延伸閱讀】美國對中國核潛艇感到緊張 密佈監聽系統監控航道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潛艇
  人民網北京10月29日電 (邱越)據美媒消息,美國海軍部情報局稱,中國裝備完整核導彈的彈道導彈潛艇的射程之廣,可將導彈從東亞發射至夏威夷和阿拉斯加,也可從太平洋中部發射至美國大陸。軍事科學院中美防務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趙小卓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美國中國潛艇力量的發展感到緊張,認為其核優勢受到了極大挑戰。
  美媒報道稱,中方的一艘攻擊潛艇悄然駛過馬六甲海峽並隨即不見蹤影,隨後這艘潛艇在斯裡蘭卡附近重新浮出水面,後又出現在波斯灣,於今年2月經馬六甲海峽返回,這是已知中國潛艇前往印度洋的首次航行。
  “這說明美國對中國潛艇力量的發展比較緊張。”趙小卓說,冷戰結束後,美國在大洋上沒有對手,而我國潛艇在深海的出現,打破了美國對整個海洋的控制,打破了其一家獨大的優勢。我國潛艇若安裝彈道導彈,尤其是核導彈,將具備非常有效的二次打擊能力,美國的核優勢將受到極大的挑戰。“美國認為中國後勁太足,這更加劇了美國的擔心。”
  冷戰期間,美國為對付蘇聯潛艇,在海底放置了固定聲吶基陣,監聽蘇聯潛艇進出要道。如今這一系列固定聲吶基陣被用來監聽中國,同時還加入了水下移動潛航器“海星”,軍事專家李莉表示,美國現在通過固定聲吶基陣和移動監聽系統,對我國潛艇可能的航行要道進行監控。“這套系統離我們非常近,對我們的潛艇活動肯定會造成干擾。”趙小卓如是說。
  李莉表示,面對密佈的潛艇監聽系統,當務之急就是要大大降低我國潛艇的噪音,傳統方法是給常規潛艇塗上消聲瓦,對發動機做降噪處理,或是發展無人的水下潛艇,也就是靜音型潛艇,還可以發展超空泡潛艇,讓潛艇完全處在被空氣所包裹的氣泡中,完全不與水接觸,也會給對方的監聽系統巨大的挑戰。”
  (2014-10-29 08:10:00)
  
  【延伸閱讀】中國核潛艇頻頻出航 美媒:將改變亞太軍力平衡
  參考消息網10月26日報道 美媒稱,經過40年的努力後,中國憑藉可在公海游弋的核潛艇,終於加入到了精英國傢俱樂部。潛艇艦隊的不斷壯大不僅將加強中國的核武庫,也將增強該國堅持其領土主張和阻止美方干預的能力。
  頻頻遠航出乎意料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0月24日發表題為《深海威脅:中國潛艇增添核打擊能力,從而將改變戰略平衡》的文章稱,去年12月某個周日上午,中國國防部將幾國駐華使館的武官召至其磐石一般的總部。據得到會議情況簡報的人士稱,出乎這些外國使節意料的是,中方在會上表示,他們的一艘核動力潛艇將很快穿過馬六甲海峽。
  兩天后,中方的一艘攻擊潛艇(即專門用來搜索並摧毀敵方艦船的潛艇)悄然駛過馬六甲海峽並隨即不見蹤影。據瞭解其動向的人士稱,這艘潛艇在斯裡蘭卡附近重新浮出水面,後又出現在波斯灣,於今年2月經馬六甲海峽返回。這是已知中國潛艇前往印度洋的首次航行。
  文章稱,此舉釋放了一個明確信號:經過40年的努力後,中國憑藉可在公海游弋的核潛艇,終於加入到了精英國傢俱樂部。9月,中國國防部再次集見駐華武官,向他們通報了另一項向印度洋的派遣──這次是一艘柴電動力潛艇,中途停靠了斯裡蘭卡。
  中國日益強大和活躍的潛艇力量標志著這個崛起大國迄今為止對地區構成的最嚴峻的軍事挑戰。潛艇艦隊的不斷壯大不僅將加強中國的核武庫,也將增強該國堅持其領土主張和阻止美方干預的能力。
  美國海軍部情報局稱,預計中國今年將跨越另一個裡程碑,首次將裝備完整核導彈的彈道導彈潛艇派到海洋中。這些彈道導彈潛艇的射程之廣,可將導彈從東亞發射至夏威夷和阿拉斯加,也可從太平洋中部發射至美國大陸。
  近年來,中國軍事力量的壯大受到公眾關註,包括第一艘航空母艦和隱形戰鬥機的出現。但潛艇是戰略上更強大的武器:一艘潛艇就可以向遠離中國的地方投送力量,單是它的存在就可以威懾其他國家。
  華盛頓認為,中國正在形成的新戰略是阻止美國干預中國與日本或菲律賓之間的衝突,而核潛艇對這一戰略尤為重要。日本和菲律賓都是美國的盟國,且都與中國存在領土爭端。
  與美仍有不小差距
  一些海軍軍事專家表示,中國的核潛艇部署或許成為亞洲海底競賽的開場白。這場競賽將與冷戰時期美國和前蘇聯潛艇之間的海底對抗異曲同工。隨著中國水下力量的增強,美國及其盟友也在提升其在亞洲的潛艇及反潛力量以抗衡中國。
  中美都不希望冷戰局面重演。兩國經濟相互依賴嚴重,而且如今具有市場意識的中國既不追求全球革命,也不尋求在軍事上與美國平分秋色。中國官員表示,中國的潛艇不會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它們是保護中國領土及不斷擴大的全球利益計劃的一部分。
  不過,美國還是將大量潛艇派到了亞洲。美國海軍指揮官稱,美國60%的潛艇力量部署在太平洋。他們表示,美國海軍計劃明年在關島部署第4艘核動力攻擊潛艇。
  去年12月以來,美國在日本沖繩部署了6架新的P-8反潛飛機。美國還更新了一套曾專門用於追蹤蘇聯潛艇的水下偵聽系統,並且還在測試水下無人機等新技術,以便搜尋中國潛艇。
  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一些周邊國家表示,它們計劃擴大或升級潛艇和反潛部隊。去年12月以來,與中國有領土爭端的越南訂購的6艘俄羅斯產攻擊潛艇至少已有兩艘交貨。
  美國太平洋潛艇部隊司令菲利普·索亞少將認為,現在部署在亞太地區的潛艇數量已遠超冷戰時期。他說:“我真正最擔心的問題之一是潛艇的安全。在同一片水域部署的潛艇越多,它們相撞的可能性就越大。”
  中國去年10月在一個核潛艇基地為國內媒體舉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開放日活動,正式對外介紹其核潛艇部隊。中國的核潛艇力量與美國差距不小,後者現有14艘彈道導彈核潛艇和55艘攻擊核潛艇。
  美國的擔憂是,受財政緊縮影響,到2028年美國攻擊核潛艇數量將縮減至41艘。
  索亞稱,過去幾年,中國的攻擊潛艇突破了第一島鏈,定期在菲律賓海作業,並且開始全年不間斷巡航。他表示,突破第二島鏈將是順理成章的下一個步驟。
  索亞不願透露中國是否曾派潛艇前往遠至夏威夷這樣的地方。但他表示,去年12月中國潛艇遠航印度洋就證明它有這麼做的“能力和續航力”。當時進入印度洋的是一艘“商”級核潛艇。海軍專家稱,這是中國最早在2002年下水的一種攜帶魚雷和巡航導彈的潛艇。
  噪音軟肋尚待解決
  不過,最近的兩次潛艇航行也暴露出中國的一個弱點。中國潛艇必須經狹窄的海峽進入太平洋或印度洋。這些瓶頸——包括馬六甲、巽他、龍目、呂宋、宮古等海峽——都相對容易監控或封鎖。而且,中國的反潛能力依然相對較弱。美國海軍軍官稱,美國潛艇甚至能在中國海岸附近跟蹤中國潛艇。
  中國尚未表示從何時開始進行彈道導彈潛艇巡邏。但西方海軍軍官認為,中國去年10月對外介紹核潛艇部隊的舉動表明,中國的“晉”級核潛艇及其攜帶的“巨浪”-2導彈已準備就緒。
  美國海軍部情報局稱,中國的“巨浪”-2導彈射程約4600英里(合7400公里),足以從東亞打擊美國西海岸。要想打擊更多美國本土目標,潛艇將需要有能力潛伏在整個太平洋海域。
  但美國軍官和中國專家們稱,中國的彈道導彈潛艇可能無法在不被察覺的情況下通過許多海峽。在中國人民大學研究核戰略的導彈專家吳日強稱,“晉”級潛艇噪音太大,可能只有蘇聯在1970-1980年期間的水平。
  冷戰之初,美國曾建立了一個海底擴音器網絡,以便在通往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各交通要道實施監聽。近些年來,美國更新了這個被稱為“聲音監測系統”的網絡的某些部分,並尋求從亞洲國家獲得監聽數據。
  與此同時,一些中國和西方的海軍專家稱,中國也正試圖仿效“聲音監測系統”。據一份有政府背景的科學期刊去年報道,中國已在南中國海建立了一個光纖聲學網絡。
  吳日強教授稱,短期內中國很可能將其彈道導彈潛艇部署在中國海岸附近,可能在南中國海,因為該海域深度最大,距美國海岸最遠。一些海軍軍官稱,這可能是中國將“晉”級潛艇部署在海南及推進領土主張和阻礙美國在該海域進行偵察活動的原因。
  吳日強教授曾參加過與美國的核戰略談判。他預言今後20年裡,中國將製造出噪音更低的彈道導彈潛艇,即使在美國實施全球導彈防禦系統的情況下,它們也能航行於遙遠的公海中。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兩名衛兵在中國青島海軍基地站崗
  (2014-10-26 11:00:47)
  
  【延伸閱讀】盤點全球戰略核潛艇 中國096型或攜彈24枚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網絡出現的最清晰094核潛艇照片。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這是毛澤東主席《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中的名句。如果今天的印度海軍高官有懂中文的人,可能會對毛主席的詩詞有了一層更深的感悟。因為這陣子海外媒體正在密集報道中國094核潛艇在印度洋巡航的新聞。中國核潛艇在印度洋“水下捉鱉”,折的可是印度這個自居“印度洋主人”的面子。然而中國戰略核潛艇潛出印度洋,真的就是印度沒面子這麼簡單嗎?而且這個消息,又有幾分可信度?
  捕風捉影
  神秘的096型核潛艇
  西方根據中國核潛艇的命名規律,推測094後的新一代中國戰略核潛艇為096型,並且還給其賦予了一個響亮的代號——“唐”。但目前不但國內沒有任何有關中國新一代戰略核潛艇的信息發佈,就連國外軍方情報機構或軍事分析權威機構,也由於缺乏可靠信息而沒有公佈進展情況,只有一些國外網站或個人根據一些網絡“捕風捉影”而做出的猜測。
  2010年初,前印度海軍軍官薩克胡賈曾撰文稱:“中國正在從事下一代096型戰略核潛艇的發展工作,其外形結構跟094‘晉’級核潛艇近似,很有可能具備在極地冰層覆蓋下發射導彈的能力。”一位前印度海軍軍官判斷中國核潛艇,會有多大可信度?美國軍事網站“戰略之頁”報道稱,中國目前集中於設計新型096型核潛艇,很有可能外界在海上看到試航中的094型就是為096型的研發而測試新技術。
  針對096型核潛艇攜帶的導彈數量,有國外網站認為096型核潛艇可以攜帶24枚彈道導彈,可媲美美國俄亥俄級核潛艇,但所謂的“想象圖”完全是照搬美國俄亥俄級潛艇。此外,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研究員托馬斯在2013年發佈的所謂中國海基核遏制能力報告中,則根據所謂央視在2008年出現的一張有24個導彈發射管、型號未知的彈道導彈核潛艇的照片來猜測096型核潛艇可攜帶24枚導彈。
  2014年5月,有網友拍攝到在三亞的核潛艇基地有三艘彈道導彈核潛艇同時在港停泊。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總編輯平可夫認為其中一艘與另外一艘外觀尺寸並不相同,但明顯比094型核潛艇大很多,其中一艘可能是更先進的096型核潛艇,可能攜帶有改進型“巨浪-2A”洲際導彈。
  對於中國更新一代的戰略核潛艇,現在更多是一個媒體的“噱頭”。在媒體紛繁雜亂的報道後到底會有哪些有用信息,就要靠讀者自己的判斷了。
  外媒眼中094戰略核潛的前世今生
  092核潛實現突破
  1988年9月新華社發佈消息,稱中國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試驗取得圓滿成功。這所謂的“水下發射運載火箭”,是當時中國對核力量發展的一種“保密性的說法”,實際就是核潛艇水下發射潛射彈道導彈。而這也標志著中國海基核力量“從無到有”的突破,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後,第五個掌握海基核力量技術能力的國家。
  092型導彈核潛艇,只是解決了有無的問題。一些外國的專業研究機構普遍認為,092型水中噪音太大,難以維持長期的海上巡航和有效的水下核打擊能力。但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在使用該型潛艇中積累了維護、使用和建造彈道導彈核潛艇的經驗,為建造下一代的094型彈道導彈核潛艇打下了基礎。
  2007年,美國的“科學家聯盟”網站披露,一些商業衛星2006年的圖片顯示,在中國的小平島核潛艇基地,出現了1艘新的094型戰略導彈核潛艇。該網站根據衛星圖片判斷,相比原有的092型核潛艇,094型核潛艇長度增加到了133米,可能是為了容納更多的導彈和更大的核反應堆。隨後又有衛星照片顯示,在葫蘆島的造船廠又出現了2艘094型核潛艇。西方無從知曉這兩艘新型核潛艇中是否有一艘是來自小平島的新型核潛艇,因此無法確定中國的新型戰略導彈核潛艇是2艘還是3艘。
  攜彈數量引發狂猜
  在攜帶的核導彈數量方面,2008年,美國國防部公佈的“中國軍力報告”猜測094型核潛艇可能攜帶12至16枚潛射導彈。但後來從中國網絡中流出的一張近距離拍攝的094型核潛艇照片顯示,該艇攜帶潛射導彈的數量為12枚。另外“科學家聯盟”網站從這張近距離照片判斷,094型核潛艇和092型核潛艇外形十分接近,但二者在尾舵、圍殼等處存在差異,這也是分辨兩型核潛艇的主要方法。
  外媒認為,094型核潛艇攜帶的巨浪-2潛射彈道導彈,是一種三級固體燃料推進的彈道導彈,以陸基型東風-31洲際彈道導彈為基礎改進而來,該導彈最大射程估計為8000公里至12000公里。早期型的巨浪-2攜帶一個當量為25萬至100萬噸TNT彈頭,改進型能夠攜帶三個以上當量為9萬噸的分彈頭。然而美國“科學家聯盟”的核信息項目主管漢斯·騰森在2009年表示,美國海軍情報機構認為中國的戰略核潛艇的噪音比前蘇聯在30年前建造的德爾塔-III型潛艇噪音還大,因此大大降低了中國戰略核潛艇第二次核打擊的能力。
  2013年美國著名的保守派網站“自由燈塔”網站,則披露中國的094型核潛艇將在2014年進行首次海上巡邏。今年外媒更披露中國核潛艇不但走出第二島鏈,甚至遠涉印度洋。
  這些都說明,國外對中國的094型核潛艇的判斷很是不靠譜。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印度從美國購買的P-8I反潛機。
  中國戰略核潛艇會到印度洋嗎?
  事實上,目前沒有任何有影響力和公信力的媒體報道中國094型核潛艇曾經到印度洋巡邏。絕大部分是印度媒體的猜測與炒作。印度媒體的炒作,是基於以下兩個事件。
  其一是印度發行量最大的英文雜誌《今日印度》在2014年3月報道稱,中國國防部外事辦公室在2013年12月3日將“中國海軍攻擊核潛艇首次進入印度洋”這一消息通報了印度駐華武官以“顯示對印度的尊重”。中國國防部還將此次巡航計劃通知了美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和俄羅斯五個國家。但這一消息西方基本沒有關註。
  其二是中國國防部承認1艘常規潛艇在印度洋公開露面,停靠斯裡蘭卡的科倫坡港進行補給。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印度從這兩個事件進而引發對中國戰略核潛艇巡航印度洋的關註,是有邏輯關係的。
  首先,中國攻擊核潛艇首次進入印度洋從技術上驗證了中國戰略核潛艇完全具備潛出印度洋的能力。其次,中國常規潛艇停靠斯裡蘭卡的科倫坡港,而印度卻沒有任何提前動作,說明印度在自己家門口的反潛能力存在漏洞。因為常規潛艇相對於核潛艇更容易被髮現。
  國內網絡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戰略核潛艇潛出印度洋,可以從另外一個方向對美國東部形成核威懾能力,而且可以避開美國在阿拉斯加部署的導彈防禦系統。但這並不符合現在中國有限核威懾的政策。如果像外媒猜測的那樣,094核潛艇裝備的巨浪-2彈道導彈射程足以讓其在渤海灣內對美進行戰略核反擊,那中國潛艇就更沒必要跑到印度洋冒險了。
  因此,中國戰略核潛艇從技術上,完全具備進入印度洋的能力,但卻沒有理由和動機。而印度炒作中國094核潛艇進入印度洋,除了對中國時常冒出的“妒忌”之外,還有可能會引發對印軍反潛能力的更大投入。估計笑到最後的,更有可能是美國波音等軍火商。
  戰略導彈核潛艇為啥要巡航
  同陸基、空基核力量相比,海基核力量的隱蔽性最強,戰略威懾力也最大。而戰略核潛艇的威懾力,不僅在於水下的隱蔽性,更是因為浩瀚海洋能夠成為向對方發射核導彈的絕佳機動陣地。因此從冷戰開始,美俄英法的戰略導彈核潛艇就開始了在茫茫大海下的“暗戰”。
  以美國為例,其冷戰時期的傳統做法是三分之一的戰略核潛艇處於戒備狀態,也就是接到命令後在幾分鐘就能發射導彈實施核打擊,另外三分之一處於低戒備狀態,也就是駛向或者撤離戒備地區,還有剩下的三分之一停泊在港內,休整60天至70天。而在冷戰結束後,美國海軍也仍然宣稱,其戰略核潛艇部隊一直保持在冷戰時期的戒備水平上。
  戰略核潛艇在海上巡航,絕不是瞎逛,而是有著較為特殊的巡航路線。對於擁有戰略核潛艇的國家來說,這一巡航路線當然是絕對的機密。但從戰略核潛艇的作戰方式來判斷,也能找出一些規律。例如水深要滿足一定深度,這樣才能滿足導彈發射和躲避攻擊核潛艇跟蹤的需要,還有要能夠遠離岸基反潛機的監視,巡航路徑與敵國戰略目標的距離也不能超過導彈的最大射程。例如在冷戰時期,北冰洋、百慕大群島都是美蘇戰略核潛艇的重點巡航區域。1986年前蘇聯出事故的戰略核潛艇K-219號核潛艇,事發海域就在百慕大附近,距離紐約只有1200多海裡。
  而2009年英法戰略核潛艇的水下相撞,更讓外界得以窺視神秘的戰略導彈核潛艇巡航。國內有專家就通過兩國戰略核潛艇的導彈射程、打擊目標、航行時間等因素來推測,法國戰略核潛艇的巡航路線可能是沿中大西洋海嶺-圭亞那海盆一線,而英國戰略核潛艇的路線則是佛得角海盆-南大西洋海嶺一線。
  除了巡航的路線之外,持續時間也要考慮。核潛艇水下巡航的時間越長,機動的範圍越大,持續核威懾的能力就越強。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所謂的“中國海軍核潛艇”的模型,在中國淘寶網店上可以隨便訂購。
  全球戰略核潛艇盤點
  世界第一種戰略核潛艇
  1959年12月30日服役的喬治·華盛頓號核潛艇,是美國海軍乃至全世界第一艘服役的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喬治·華盛頓號核潛艇水下排水量6700噸,裝備有1座S5W壓水反應堆,可攜帶16枚北極星A1/A3導彈。1981年4月9日,華盛頓號在中國與日本之間、距離九州佐世保港約200公里、屬於公海範圍的東海海域中,因未公開的原因緊急浮出水面,併在浮出水面的瞬間撞擊到2390噸排水量的日本籍貨船日升丸號,造成日升丸號嚴重受損,於15分鐘後迅速沉沒。
  世界最大
  戰略核潛艇
  941型鯊魚核潛艇,北約代號“颱風級核潛艇”,是前蘇聯最大的彈道導彈潛艇,也是目前為止世界上人類建造的最大的潛艇,水下排水量高達26500噸,可攜帶20枚SS-N-20彈道導彈,由紅寶石設計局設計完成。該潛艇是典型的冷戰時期的產物,與它的對手美國俄亥俄級相比,其體積近乎是後者的兩倍,但是核彈投射能力遜於後者。SS-N-20彈道導彈射程達到8300公里,可以讓颱風級核潛艇打擊到與它同處一個半球的任何一個目標。目前,前蘇聯時期建造的全部7艘颱風級核潛艇,僅剩1艘在服役。
  世界最先進
  戰略核潛艇
  俄亥俄級核潛艇是美國海軍1976年開始建造的彈道導彈核潛艇,水下排水量18750噸。俄亥俄級核潛艇是美國海軍建造過的最大型核潛艇,其排水量和體積在全球範圍內僅次於俄羅斯的“颱風級核潛艇”。現今,共有18艘俄亥俄級潛艇在服役,其中14艘為彈道導彈核潛艇,4艘為巡航導彈核潛艇。每艘SSBN版的俄亥俄級潛艇均裝備有24枚三叉戟潛射彈道導彈。從2000年的阿拉斯加號潛艇 (SSBN-732)開始,美軍開始將三叉戟I型導彈全部更換為三叉戟Ⅱ型,其射程可達12000公里,可攜帶8個分導的10萬噸級核彈頭。無論是從潛艇本身還是潛射導彈來說,俄亥俄級核潛艇都是世界最先進戰略核潛艇。
  世界服役時間最長
  戰略核潛艇
  德爾塔III級“魷魚”潛艇是前蘇聯第一個能夠連續發射所有導彈的核潛艇,同時也是第一個裝備多彈頭分導彈道導彈的潛艇。該級水下排水量18200噸,可攜帶16枚R-29R導彈,射程為6500公里,每枚導彈可攜帶3個分導彈頭。德爾塔III級核潛艇從1976年開始服役,直到2014年仍有數艘在服役。因此德爾塔III級堪稱目前世界服役時間最長戰略核潛艇。但這個紀錄很可能會被美國的俄亥俄級導彈核潛艇所代替。因為俄亥俄級核潛艇將會於2029年退役,這就意味著其服役周期超過50年。
  (鄭文浩)
  (2014-10-15 08:39:00)
  
  【延伸閱讀】盤點俄軍五種最強海上武器:兩型核潛艇上榜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戰列巡洋艦擁有強大的火力(資料圖片)
  參考消息網10月5日報道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10月3日發表題為《俄羅斯殺傷力最大的五種海上武器》的文章稱,蘇聯解體前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海軍,1991年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海軍的絕大部分。這並沒有給俄羅斯幫上太大的忙,因為她的經濟狀況無法供養一支龐大的艦隊。大量艦隻、飛機和潛艇被廢棄,或者僅僅停泊在碼頭等著生鏽。
  和俄羅斯軍隊的其他軍種一樣,近25年後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海軍是舊裝備、普通裝備以及新裝備的大雜燴。曾在蘇聯時期服役的海軍老兵現在正與新版裝備共事。還有一些全新的艦隻正要開始服役。那麼,我們下麵就來談談俄羅斯殺傷力最大的五種海上武器。
  “北風之神”級彈道導彈核潛艇(955型)
  俄羅斯彈道導彈潛艇部隊正處在困境中。自蘇聯解體以來還沒有建造過一艘潛艇,大多數潛艇都是上世紀80年代的產物。俄羅斯真正委托建造的只有“新莫斯科夫斯克”號這一艘核潛艇,那還是1992年的事。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是情況最糟的,它依賴的是1979年至1982年間生產的“德爾塔”-III核潛艇。
  “北風之神”級彈道導彈潛艇登場了。它的排水量為1.47萬噸,體型比龐大的“颱風”級核潛艇略小。將建造8艘“北風之神”級潛艇,以取代現役的年頭較早的“德爾塔”-III和“德爾塔”-IV潛艇,以及“颱風”級潛艇。其中4艘將編入北方艦隊,另外4艘編入太平洋艦隊。
  “北風之神”級潛艇將搭載16枚“布拉瓦”潛射彈道導彈,每枚導彈又將攜帶6至10枚彈頭,每艘潛艇攜帶彈頭的總量將在96枚至196枚之間。
  “白蠟樹”級攻擊型核潛艇(885型)
  “白蠟樹”級潛艇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潛艇之一。據報道,這一級別潛艇上只有90名艇員,這意味著它的自動化程度很高。據認為,發電量200兆瓦的核反應堆可以使該潛艇的最高航速達到35到40節,安靜航行速度達到20節。
  “白蠟樹”級潛艇有8個垂直發射管,4個口徑650毫米的魚雷管以及4個標準口徑(533毫米)的魚雷管。除了標準的制導魚雷,“白蠟樹”還幾乎註定會裝備“暴風”超空泡魚雷,該魚雷航速為200節,航程為7至13公里。
  和美國的“弗吉尼亞”級潛艇一樣,“白蠟樹”擁有可以攜帶巡航導彈的垂直發射管。這些發射管很可能會裝載SS-N-26或SS-N-21“桑普森”巡航導彈。
  “彼得大帝”號戰列巡洋艦
  蘇聯在上世紀80年代建造了3艘“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這幾艘軍艦是幾十年來建造的最大型的水面戰艦,它們滿載後的排水量為2.4萬噸。其中的“基洛夫”號已經報廢,“彼得大帝”號仍在服役,“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預計會接受升級,並重返現役。
  在以高航速執行任務時,戰列巡洋艦可能會超越它們的護衛艦。有鑒於此,蘇聯賦予這些戰列巡洋艦強大的防空能力。“彼得大帝”號搭載著48枚S-300F導彈和42枚S-300FM對空導彈。俄羅斯新聞社報道說,這是海軍中唯一可以應付彈道導彈的艦艇。就更近距離的防禦而言,該艦還搭載有128枚SA-N-9對空導彈以及5套“卡什坦”近防系統。
  “庫茲涅佐夫元帥”號航母
  “庫茲涅佐夫元帥”號航母是俄羅斯唯一的航母。蘇聯艦艇設計者從1974年開始設計該艦,該艦於1985年在如今烏克蘭境內的尼古拉耶夫船廠正式下水。蘇聯解體後,該艦被劃歸俄羅斯海軍的北方艦隊。
  “庫茲涅佐夫元帥”號滿載後的排水量為5.5萬噸,大約相當於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的一半。這艘航母裝備有大量武器:12枚P-700反艦導彈、24枚SA-N-9防空導彈、8套“卡什坦”近防系統以及6門AK-630“加特林”機炮。兩部RPK-5反潛火箭發射器則提供著最後一道反潛防線。
  “庫茲涅佐夫元帥”號的姊妹艦“瓦良格”號已經出售給中國,並最終改裝為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
  遠洋拖船
  俄羅斯海軍目前最重要的艦隻是它的遠洋拖船。每當一艘大型的俄羅斯海軍艦隻前往國外,就會有另外兩艘船隨行:一艘負責提供燃料的油輪,以及一艘為防軍艦拋錨而準備的遠洋拖船。
  俄羅斯的拖船船員屬於幕後工作者,他們享受不到出國航行的特權。2010年,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派旗艦“瓦良格”號巡洋艦前往舊金山。這艘龐大的巡洋艦停靠在舊金山,水手們紛紛上岸購買手機和名牌服裝。但是遠洋拖船“福季·克雷洛夫”號上的水手就沒那麼幸運了:儘管這艘體量較小的拖船從符拉迪沃斯托克開始一路陪伴“瓦良格”號,但它只是停泊在金門大橋以外,從來沒有進入該市範圍。
  可以肯定地說,在擁有更可靠推進系統的新一代大型水面艦艇服役以前,拖船將繼續是俄羅斯海軍的最重要艦種之一。
  (2014-10-06 12:30:02)
  
  【延伸閱讀】美核潛艇到中國周邊海域巡弋:這裡就像後院
  參考消息網9月14日報道 外媒稱,美國海軍的“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密歇根”號(SSGN 727)8月10日起停靠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進行為期5天的人員修整和補給。該核潛艇目前正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進行為期4個月的部署。
  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9月11日報道,指揮官本傑明·皮爾森8月12日對一組前來參觀的記者說,自2013年12月以來,“密歇根”號就被部署到亞太地區,實施監控、訓練以及其他秘密使命。出於作戰安全考慮,他拒絕透露細節。
  皮爾森說:“我們在東中國海、南中國海以及菲律賓海執行了任務。這些區域就像我們的大後院。除了新加坡,我們還訪問了澳大利亞、日本、韓國以及菲律賓,這些都表明瞭我們的使命和行程極其廣泛。”
  皮爾森強調,“密歇根”號核潛艇能在海上長時間部署,並指出“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有“金色”和“藍色”兩組官兵,這類似於彈道導彈核潛艇(SSBN)平臺。在巡航導彈核潛艇平臺,“金色”和“藍色”兩組官兵,每組在一個周期內執行任務約4個月,通常來講,潛艇執行最多為5個周期的任務,然後進行6個月的例行保養,再開始下一輪的周期循環。
  根據《簡氏戰艦年鑒》,美國海軍現役有4艘“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該艇長170.7米、寬12.8米,其水下排水量約為1.9萬噸。
  母港位於班戈的“密歇根”號2006年11月重返美國海軍潛艇編隊,此前對它進行了為期兩年的改裝,原為配備“三叉戟”洲際核導彈的彈道導彈核潛艇,經過改裝後能夠裝載常規的“戰斧”巡航導彈,支持特種作戰部隊。
  取決於它們的結構,“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至少能夠容納66名特種部隊人員執行長期任務,或者可以選擇將特種部隊人數增至102名,但減少執行任務的時間。該核潛艇可裝備多達154枚“戰斧”巡航導彈。
  “密歇根”號核潛艇最新一次的亞太部署,恰巧與“北卡羅來納”號核潛艇部署到亞太地區的時間一致。“北卡羅來納”號是美國海軍“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中最新的一艘,它也於2013年12月從其母港珍珠港航行到該地區。“北卡羅來納”號此前曾於4月26日停靠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進行人員修整和補給,比“密歇根”號的停靠早4個月左右。
  在這兩次停靠中,“密歇根”號和“北卡羅來納”號核潛艇的指揮官都很快指出,美國海軍的行動是為支持華盛頓的“重返亞太戰略”,根據該戰略,到2020年,美國海軍將把其資產的60%部署到亞太地區。這兩艘核潛艇的到訪是這一要求的體現。美國海軍將把兩艘“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和3艘“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專門部署到該地區。而目前美國海軍總共只有4艘“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10艘“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
  另外,美國海軍投入大量資金來改善關島海軍基地,以使它能容納更大的艦船。
  由於可裝備多達154枚“戰斧”巡航導彈,一艘“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裝載和發射“戰斧”巡航導彈的數量,就是1991年“沙漠風暴”行動所發射的“戰斧”巡航導彈總量的一半。根據美國海軍公開的信息,“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能夠在6分鐘之內將其裝備的154枚“戰斧”巡航導彈全部發射完。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停靠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的美“密歇根”號巡航導彈核潛艇(美國今日海軍網站)
  (2014-09-14 08:16:00)  (原標題:海軍要錢 美媒:中國正挑戰美軍水下作戰絕對優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lcmrgjjtpayx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