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羊城晚報訊 記者王漫琪、趙映光報道:由廣東找房子省政府主辦、以“打造粵東城市群,共築潮人新家園”為主題的廣東省第五屆粵東僑博會今天9時在汕頭市隆重舉行,1000多名海內外潮籍鄉親歡聚一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出席。
  據瞭關鍵字解,本屆粵東僑博會安排了“國際潮籍博士科技成果推介咨詢會”、“產業園區專場推介會”等一系列經貿活動。“國際潮籍博士聯合會”今天正式揭牌成立,彙集超過1000名海內外潮籍博士及專家教授,將建成高端智庫。
  今天還舉行了汕頭、汕尾、潮州和揭陽粵東四市24個項目簽約儀式,投資總額達到629億元。同時,汕頭、梅州、汕尾、潮州、揭陽等粵東五市聯合簽訂了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找房子建設協作協議書。
  ?
  (室內設計視頻由金羊網記者 塗雅琴提供)
  雄立粵東中結婚心擦亮特區僑牌
  
  廈深高鐵即將通車,粵東交通樞紐網絡建設提速
  
  海灣新區空間佈局
  
  文/圖 王漫琪 趙映光 汕宣
  汕頭市海灣新區核心區今年已圍堤填海超20平方公里,完成產業發展、建設用海、基礎設施建設等專項規劃編製。
  繼去年珠港新城敲定國際設計方案之後,今年10月份,東海岸新城再獲兩家國際頂尖城市規劃設計團隊“外腦風暴”的強強攜手;南濱片區土地開發與市政基礎設施也正加緊推進。
  脫胎於此的36平方公里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將借第五屆粵東僑博會在汕頭召開之機全面推進建設,打造“中國華僑門戶”,努力建成為華僑華人文化深度融合先行區、經濟發展轉型升級引領區和華僑資產管理中心。
  潮起海灣闊,揚帆正當時。海灣新區,如一艘承載汕頭復興夢的現代“紅頭船”,正昂然啟航出海——
  創新特區 建設戰略高地
  汕頭市是首批國家經濟特區之一,30多年的改革開放,當地經濟社會各項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自1981年批准設立特區起,汕頭歷經多次擴圍,從最初的1.6平方公里擴至如今的全市域2064平方公里,為該市破解制約發展的瓶頸、拓寬發展空間註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開發建設海灣新區的構想,源自2011年5月的特區“全面擴圍”。國務院在擴圍批覆中明確要求,汕頭逐步建立以創新為內在驅動力的發展模式。圍繞落實國務院批覆精神,汕頭編製了《汕頭市城市發展戰略規劃》,精心打造“一灣兩岸”的城市形態和“一核多組團”的大特區城市發展格局,積極謀划了東海岸新城、濠江新城、珠港新城、西部生態智慧新城、粵東物流新城等一批重大發展平臺。
  2012年5月,廣東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中強調,支持粵東西北地級市城區擴容提質、聚集發展、率先崛起,促進“汕潮揭”同城化發展,加快汕頭東部新城等重大平臺建設。汕頭這座城市的決策者清醒地認識到:在新的歷史時期,要擦亮特區牌子,實現振興發展,必須有新的戰略平臺、新的發展優勢。經過實地調研與反覆醞釀,汕頭市委市政府將目前市內多個新平臺整合成一個“海灣新區”的構想逐漸成型,並把海灣新區開發建設列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一號工程。
  2012年8月下旬,汕頭市正式向廣東省委、省政府上報《汕頭海灣新區建設工作方案》,僅僅2個月後,省政府便批准了汕頭海灣新區的規劃建設,體現了省里對汕頭擦亮特區招牌的殷切期望。在廣東省委、省政府今年發佈的《關於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的決定》中,更提出汕頭要“建設創新型經濟特區”,明確支持汕頭建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
  汕頭海灣新區規劃建設受到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的高度重視,今年5月,該院派出課題組赴汕頭開展海灣新區開發建設總體規劃研究,所編製的海灣新區總體規劃將於近期上報省政府。
  根據規劃方案,汕頭海灣新區面積達480平方公里,將構建“一核三區”的空間總體佈局,依托東海岸新城、珠港新城和濠江濱海新城,優先將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打造成海灣新區最具活力和競爭力的核心區;加快形成南部臨港產業區、北部新興產業區、南澳生態旅游區。其戰略定位為:中國華僑經濟文化合作平臺、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重要門戶、粵東現代產業發展高地、汕頭經濟特區創新引領區、現代化生態宜居海灣新城。 編輯: 牟青
   1
  三江匯海 打造潮人家園
  韓江、榕江和練江,三條粵東幹流匯聚成國內獨特的內外海灣,成為汕頭海灣新區宏圖初展之所在。當前,汕頭正全力推進海灣新區啟動片區建設,預計今年底前將有23項重大項目開工建設,總投資290.31億元。
  為了實現“僑”字和“特”字更完美的結合,汕頭規劃在海灣新區36平方公里的核心區建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打造面向國際、服務華僑、拉動全市的重大戰略平臺,致力建成華僑華人文化深度融合先行區、經濟發展轉型升級引領區和華僑資產管理中心。在推動華僑經濟與文化發展、華僑華人資產管理、對台合作、金融創新、用地用海等方面,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和納入國家戰略。重點在推動涉僑資本貿易投資便利化、開展資本項目擴大開放試點、放寬華僑銀行設立分支機構條件、開展金融創新試點、解決華僑資金準入問題等方面先行先試,打造僑商資本活力區,繁榮發展僑鄉經濟文化,建設世界潮人經濟門戶和全球華僑精神家園。
  “一灣兩岸”北岸的珠港新城,是海灣新區核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去年完成國際水準的城市設計規劃後,汕頭正對現有港區實施“退二進三”,高標準打造汕頭的總部經濟區,形成以粵東區域總部為核心驅動的綜合性城市中心區。目前已有兩批共54家總部企業獲准入駐珠港新城總部經濟區,多家企業總部項目與物流會展項目在本屆僑博會期間動工。
  海灣新區另一處核心區東海岸新城,規劃面積約24平方公里,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約63億元,25公里長的拋石海堤全面合龍,圍填形成陸域面積逾20平方公里,完成總吹填95%以上。今年年底前,汕頭將組織東海岸新城新津片首期約600畝開發用地的出讓。本屆僑博會期間,總投資78.97億元的市政道路橋梁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為了高標準、高起點規劃建設,借鑒國外城市規劃設計先進經驗,汕頭市特地邀請了國際頂級城市規劃設計團隊,組織汕頭海灣新區東海岸新城城市設計國際競賽。10月18日,經過審慎評審,最終由荷蘭高柏伙伴和保羅·安德魯事務所設計團隊、美國NBBJ建築事務所兩份設計方案攜手勝出。汕頭市政府將以優勝方案為基礎,博採眾長,力爭將東海岸新城片區打造成為具有地域特色、時代風貌的粵東中心城市形象代表。
  “一灣兩岸”南濱片區目前已完成控制性詳細規劃,土地開發和市政基礎設施正加緊推進,總投資額超50億元、全長6.8公里雙向6車道的蘇埃過海隧道已正式啟動。
  擴容提質 升級中心城市
  金秋十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調研汕潮揭三市時強調,要加快推進中心城市擴容提質。海灣新區的全面啟動,為汕頭市升級中心城市、打造粵東新增長極安上了強勁“引擎”。
  以“一灣兩岸”為核心,汕頭著力實施“北優、南拓、東擴、西聯”戰略,構建緊湊、高效、生態、彈性的多組團生態型都市空間發展格局。“北優”,實現北部主城區“騰籠換鳥”,重點推進珠港新城和粵東物流新城建設。“南拓”,向南拓展城區空間,重點加快產業轉移園建設和濠江新城建設。“東擴”,推進城區擴容提質,重點推進加快東海岸新城重大平臺建設。“西聯”,主動連接潮州和揭陽,重點推進西部生態智慧新城建設。同時,加快推進澄海都市化組團、潮陽都市化組團、潮南都市化組團、南澳高端休閑旅游度假島等城市副中心的建設。
  作為粵東中心城市,汕頭積極推動汕潮揭城市群建設,建立和完善汕潮揭三市聯動機制。堅持統籌協調、錯位發展,三市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交流合作不斷加強。繼車輛年票通行證互通互認、公共交通同城化、廣播電視互相落地播出之後,通信同網同費、醫保聯網結算、醫療檢查結果和病歷互認等便民惠民合作項目也正穩步推進。汕潮揭協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區域內“無縫銜接”,打造“半小時生活圈”和“一小時經濟圈”。
  宏圖展望
  海灣新區魅力前瞻
  交通樞紐:
  港口為核連接海西珠三角
  在廣東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振興粵東西北”發展戰略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位居“三大抓手”首位。此次,汕頭市立足自身的特區和僑鄉優勢,搭建中國華僑經濟文化合作平臺、建設東南沿海地區重要門戶,同樣將“強化汕頭港國家沿海主要港口功能,建設以港口為核心、連接粵東閩西贛南和珠三角、輻射內陸廣闊腹地的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擺上了“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的重要地位。
  根據《汕頭海灣新區發展總體規劃》,汕頭市將以廣澳港區建設為核心,整合粵東港口群資源,推進汕頭港億噸大港建設,增強港口功能和輻射帶動能力,加速完成汕頭城區內現有碼頭向廣澳港區的轉移,集中力量建設大型專業化泊位、專業化後方配套倉儲設施和綜合性物流設施,加快港區主要航道和韓江內河航道及泊位的建設。
  在此基礎上,汕頭市還將以疏港鐵路及港前站建設為重點,形成汕頭港口疏港鐵路系統框架,同時以全市及過境高等級公路網絡為骨架,建設相關聯絡線、跨市區通道和迂迴線路,形成汕頭港口大能力公路集疏運路網;並適時啟動內河碼頭與航運體系建設,全面提升港口集疏運能力,做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依托大港口發展現代大流通。
  而海灣新區的路網建設將依托新區“一帶兩環四軸”的總體城市交通體系發展結構,以道路網絡為主骨架,軌道交通為主要客運走廊,建設“四縱兩橫”的城市快速交通網絡,發展高效可靠綠色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編輯: 牟青
  金融創新:
  結合“僑牌”讓特區更“特”
  汕頭在海灣新區設立的華僑經濟文化合作實驗區,將開展多項國際金融業務創新實驗,其中就包括了先行先試人民幣國際化業務,以進一步提升人民幣兌換和結算的便捷程度,拓寬人民幣迴流渠道,推動涉僑資本貿易投資便利化。
  此外,汕頭市還有意在華僑經濟文化試驗區內,建立華僑創業服務中心,提供工商註冊、賬戶設立、法律咨詢、人才落戶、資金融通方案等一站式服務,簡化手續程序,縮短辦理時間。對符合一定專業技術和年齡條件的新生代返鄉創業華僑華人,實行註冊資本“零首付”政策,成立有限責任公司可在若干年內分期繳納註冊資本。
  為拓寬涉僑資本的增值空間,華僑經濟文化合作實驗區甚至在考慮嘗試擴大對僑資的開放領域,將允許涉僑資本進入電力、石油天然氣、電信等行業和領域,吸引僑資參與設立醫療、教育培訓、新聞廣電和數據服務等機構,鼓勵僑資更多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建設和商貿流通、金融等行業發展。並承諾加強市場環境建設與產權保護,確保僑資企業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
  而對於整個海灣新區而言,汕頭市也有意在通關制度、海域使用、保稅區升級等領域取得突破,嘗試在海灣新區範圍內建立“自由貿易功能區”,使得這個試驗區將來和深圳前海、珠海橫琴一樣,成為提升汕頭乃至粵東地區發展質量的重要平臺,增強區域服務能力,讓汕頭特區更“特”。
  為了更好地引僑資、留僑智,汕頭市正在考慮利用特區立法權,提請廣東省和中央政府批准先行先試,實行港澳台胞和僑胞在進駐新區工作後,享有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待遇,其在新區居住的未就業親屬享受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待遇。同時,吸引僑資和境外知名機構在新區內設立國際學校和養老養生綜合服務體等完善的配套設施。
  專家建言
  打造粵東的“海灣新區”
  論及汕頭海灣新區的可行價值、現實意義與前景,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陳鴻宇教授認為:
  三大條件決定主客觀優勢
  整個汕頭主城區目前的發展格局與粵東區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存在不少距離,迫切需要新的發展空間,海灣新區成為承載汕頭產業發展的新平臺因此應運而生,納入城市的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它的可行價值具備了三個現實條件:首先,具備了緊靠主城區、擁有現代化港口和海岸線、高速交通等區位條件;其次是資源稟賦程度:汕頭北面潮州、西北臨揭陽,其土地資源及發展空間包括東部圍海、南部濱海、西部潮陽潮南和部分農村密集地帶可供改造;第三個條件是沿海人文優勢,包括人才資源、政策效應,高質量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基礎。相比較而言,三個相輔相成的條件決定了發展海灣新區的主觀與客觀優勢。
  組團發展打造“粵東範本”
  目前正在打造的粵東城市群,明顯呈現一種組團式發展的態勢。未來粵東的發展意味著經濟核心區不僅僅是某一個城市主城區,而是組團式的發展,汕頭的海灣新區完全可成為個中典型。縱觀當前,揭陽的空港經濟區、潮州的韓東新城均在“向東”發展,未來可期必將與汕頭主城區、海灣新區連成一體,好比海灣新區的“雙翼”分別與揭陽、潮州二市相對接,在汕潮揭三市彼此結合的“核心地帶”里集聚製造業、服務業、物流運輸業、交通樞紐以及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並共同做強做大,以非均衡發展的方式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海灣新區的規劃開發必須跳出一地之囿,對接打通汕潮揭三市的交通、信息、市場等網絡,不僅僅是汕頭的海灣新區,更應該成為粵東的“海灣新區”。
  規劃有了,方向明確了,趕緊行動起來。建議汕頭海灣新區抓住重點突破,有梯次有步驟地推進新區建設,同時“喜新不棄舊”,也需抓好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同時解決舊城區改造與民生問題。編輯: 牟青
  (原標題:粵東僑博會今早汕頭舉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lcmrgjjtpayx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